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犯罪过失是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简单来说,犯罪过失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举个例子,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由于疏忽没有仔细核对药品,误将其他药品当成正确的药品给病人使用,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这就可能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第二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比如,司机明知道车辆刹车存在一些小问题,但他觉得自己驾驶技术好,不会出问题,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刹车故障发生了交通事故,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犯罪过失有明确规定。《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不是所有的过失行为都会构成犯罪,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过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在量刑上,过失犯罪的处罚一般也比故意犯罪轻。例如,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在刑罚上有明显的差异。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理解犯罪过失的法律规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法律意识,谨慎行事,避免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同时也能正确判断某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网络参与赌博如何定罪,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是否认可男女共同生活的同居关系?
离婚时如果一方出轨,孩子会怎么判?
法院第四次判离婚会怎么判?
公司欠银行钱还不上该怎么办?
公积金按照基本工资缴存是否违法?
没结婚证发生抚养费纠纷被告能请律师吗?
砍左手和砍右手的犯法程度一样吗?
个体户是否需要进项票?
因道路施工造成逆行该怎么处理?
被告有证据时该如何提供?
公司借钱给其他公司需要决议吗,合法吗?
农村土地有了纠纷该怎么办?
协议离婚后复婚该怎么办理?
清税证明开了以后合作 社注销流程是怎样的?
租房合同签字后能否违约?
在贵州挪用资金应该在哪里举报?
拘役和刑事拘留有什么区别?
家庭暴力是否可以单方起诉离婚,该怎么离?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