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冻结有哪些法律规定?


账户冻结是指相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账户中的资金或资产采取限制使用、转移等操作的措施。这一措施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保障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执行生效法律文书、防止财产转移等。 在我国,关于账户冻结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处理民事纠纷中涉及账户冻结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中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如果一方认为对方可能会转移财产导致判决难以执行,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的账户。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也对行政机关冻结账户作出了规定。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冻结存款、汇款。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决定实施冻结存款、汇款的,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七项规定的程序,并向金融机构交付冻结通知书。金融机构接到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冻结通知书后,应当立即予以冻结,不得拖延,不得在冻结前向当事人泄露信息。这表明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为了查处违法行为等目的,也有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冻结相关账户,但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同样涉及账户冻结的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已被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追赃挽损等,司法机关有权对犯罪嫌疑人的账户进行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