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冻结存款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经济纠纷时,对方的存款被执行冻结了。我不太清楚这种操作的合法性,想知道执行冻结存款到底有哪些法律依据,这样做的目的和限制条件是什么,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执行冻结存款是司法机关在执行程序中采取的一种常见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当事人转移财产,保障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冻结存款就是限制当事人对其银行账户内资金的自由支配权。当法院等司法机关认为有必要时,会向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对特定账户的存款进行冻结。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执行冻结存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该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这表明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力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进行冻结,但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不能超过被执行人需要履行义务的金额。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也对冻结存款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冻结的期限,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同时,如果被冻结人对冻结措施有异议,可以依照相关法律程序提出执行异议申请,法院会对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这一系列规定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被冻结人的正当权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