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时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和别人签合同的时候,发现合同里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不一样。我有点慌,不知道这种情况该咋办,也不清楚法律上对于这种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情况是咋规定的,会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啊,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规定。
展开


在经济往来中,当出现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情况时,法律对此有相应的规定和处理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合同作为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中的金额条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大小写金额不一致,这就属于合同内容存在瑕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解释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在实践中,通常会遵循一定的规则来处理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真实的金额,大写金额由于其不易涂改和误认的特点,通常会被优先认定。因为大写金额在书写上更为规范和严谨,能更好地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例如在一张借条中,小写金额写的是“1000”元,而大写金额写的是“壹万元整”,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真实借款金额的情况下,法院大概率会认定借款金额为壹万元整。但如果有其他证据,比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够证明真实的交易金额,那么法院会根据这些证据来确定实际的金额。 所以,当遇到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情况时,当事人应该尽量收集相关的证据来证明真实的金额。同时,为了避免类似的纠纷发生,在签订合同、出具借条等涉及金额的文书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确保合同内容准确无误。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