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骚扰他人生活构成什么罪?


长期骚扰他人生活可能涉及多种罪名,具体需要根据骚扰的方式和造成的后果来确定。 首先,如果骚扰行为主要表现为发送侮辱、诽谤性质的信息,造成他人名誉受损,那么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很坏等情形。比如,骚扰者在网络上大量发布诋毁他人名誉的虚假信息,导致被骚扰者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受到极大伤害等情况。 其次,如果骚扰行为伴随威胁、恐吓他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也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而《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寻衅滋事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例如,骚扰者频繁给他人打电话进行威胁、恐吓,使被骚扰者产生恐惧心理,无法正常生活,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另外,如果骚扰行为涉及跟踪、监视他人,侵犯他人隐私,达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长期跟踪他人,严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生活安宁,被骚扰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总之,长期骚扰他人生活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要结合具体的行为表现和危害后果来判断。被骚扰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视频监控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