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案件必须要请律师吗?


在我国,刑事案件不一定要请律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请律师,要不要委托辩护人由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自行决定。 不过,存在一些特定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有律师辩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是盲人、聋人、哑人又或者是精神病人;还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若没有聘请律师,办案机关会让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辩护。这是因为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缺乏自我辩护的能力或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需要专业律师提供帮助。 对于其他非强制要求请律师的刑事案件当事人来说,虽然可以不请律师自行辩护,但律师作为专业法律人士,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律师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还能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 总之,刑事案件并非都必须请律师,但请律师往往能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案件情况中。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聘请律师。 相关概念: 犯罪嫌疑人: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被指控涉嫌犯罪的人,在法院判决有罪之前,都称为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在刑事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就被称为被告人。 辩护人:是指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非政府设立的合法律所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