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过失犯罪罪名有哪些?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与故意犯罪不同,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但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多个过失犯罪的罪名。首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因为疏忽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他人死亡,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比如,在建筑工地,工人没有按照规定检查设备,导致设备掉落砸死他人,就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其次是过失致人重伤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像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玩耍时不小心用重物砸伤他人,造成重伤后果,就可能触犯此罪。
交通肇事罪也是常见的过失犯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例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为疲劳驾驶或者违反交通规则,导致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就构成交通肇事罪。
另外,还有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以失火罪为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有人在山林中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导致山林火灾,就可能构成失火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也是典型的过失犯罪。《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工厂的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爆炸事故,就可能构成此罪。
总之,我国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罪名较多,这些罪名旨在警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避免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