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条例和法律有什么区别?

我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条例和法律,感觉它们都是规范大家行为的规则,但又不太清楚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想知道条例和法律在制定、效力、适用范围等方面具体有哪些区别,希望能有个清晰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法律区别
  • #条例性质
  • #法律效力
  • #制定主体
  • #调整范围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条例和法律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从制定主体来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这些法律的制定是全国性的重大立法活动,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条例的制定主体则较为多样,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自身职责制定规章性质的条例。例如,国务院制定的《物业管理条例》,地方人大制定的一些关于本地区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条例。 在效力等级方面,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其他任何法规、条例等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一旦抵触则无效。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而条例的效力相对较低,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条例的效力又低于行政法规。并且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条例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其适用范围受到地域限制。 从调整范围来讲,法律调整的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重要方面。而条例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或某一特定事项进行规范,其调整范围相对较窄、更具针对性。比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就是专门针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这一特定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 在制定程序上,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严格和复杂。要经过提案、审议、表决、公布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法律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权威性。而条例的制定程序虽然也有相应的规范,但相对法律来说没有那么严格和复杂。 综上所述,条例和法律在制定主体、效力等级、调整范围和制定程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