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有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制定的法规。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后也有相关的动态和解读,但截至2025年2月并没有再次进行修订。 这部法律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它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在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方面,它涉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政治安全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安全方面,要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 法律也规定了国家安全制度,包括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等。例如,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中央有关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工作。同时,还明确了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等义务。而公民和组织也享有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等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时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废止。这部法律是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