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带货涉及哪些经济法问题?


网络直播带货作为新兴的商业销售模式,涉及众多经济法问题。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网络直播带货中,如果主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比如主播夸大商品功效,将普通护肤品宣传成具有神奇治疗效果的产品,这就违反了法律规定。一旦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了商品,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可根据法律规定主张相应的赔偿。 其次是不正当竞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经营者实施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直播带货领域,一些主播可能会通过恶意贬低竞争对手的商品来抬高自己推销的商品,或者采用虚假的销量数据、点赞数据等营造商品畅销的假象,这些都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再者是价格法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在直播带货中,有的主播可能会先提高商品原价,再以所谓的“超低折扣”吸引消费者购买,这种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的行为就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对这种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投诉和维权。 最后是广告法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要求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主播在直播带货时,其介绍商品的行为往往被视为广告行为。因此,主播必须对所推销的商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如实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情况。如果主播代言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可能要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