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假货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售卖假货的处罚标准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 首先是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售卖假货,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退货,商家需要退还购买假货的货款。如果假货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商家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比如消费者使用假化妆品导致皮肤过敏产生的医疗费用,就由商家赔偿。而且,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其次是行政责任。依据《产品质量法》,对于售卖假货的,相关部门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有违法所得,也会一并没收。情节严重的,还会吊销营业执照。 最后是刑事责任。当售卖假货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就会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外,如果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