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刑事司法政策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刑事司法政策。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现在社会发展变化这么大,我就很好奇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刑事司法政策都有哪些内容,这些政策是怎么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能给我讲讲吗?
展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刑事司法政策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和法治建设的需求。 首先是“严打”政策。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犯罪活动猖獗的情况,国家开展了“严打”斗争。“严打”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时期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进行从重、从快打击。1983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和《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为“严打”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有力地打击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接着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理念的进步,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强调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情形,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采取较为宽松的刑事政策,比如可以从轻处罚、适用缓刑等;而对于严重的犯罪,仍然要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势。《刑法》中对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规定,以及对累犯等从重处罚的规定,都体现了宽严相济的精神。这一政策既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又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法治文明,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还有“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该政策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逮捕羁押,对于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等。这一政策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好地回归社会。相关的法律依据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逮捕条件、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规定上,为“少捕慎诉慎押”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