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岗位的权力有哪些?


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拥有广泛且重要的权力,这些权力贯穿于司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立案环节,法院有权决定是否受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法院会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如果符合上述条件,法院就会立案受理,开启司法程序;若不符合条件,法院有权裁定不予受理。 在审判环节,法院拥有审理和裁判的权力。对于民事案件,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刑事案件中,法院要对被告人是否有罪、犯何种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作出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体现了法院在刑事审判中的核心地位和权力。 在执行环节,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多种强制执行措施,以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得以执行,维护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例如,在行政诉讼中,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