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签订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产权房通常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由于其产权性质的特殊性,在签订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时,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要明确合同主体。合同主体涉及买卖双方的身份信息,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对于卖方,要确认其是否为房屋的实际所有人,是否有权处分该房屋。比如,要查看其与村集体签订的相关协议等文件,以证明其对房屋的权益。如果是多人共有的房屋,必须确保所有共有人都同意出售,并在合同上签字。否则,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对权利人不发生效力。 其次,合同中要详细约定房屋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的位置、面积、结构、装修等。对于位置,要具体到门牌号等详细信息;面积要明确是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以及误差的处理方式。比如,如果实际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有差异,该如何解决,是按照一定比例退还或补足房款,还是采取其他方式。这些都需要在合同中明确,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再者,关于价款及支付方式也至关重要。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总价款、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付款方式可以是一次性付款,也可以是分期支付。如果是分期支付,要明确每一期的付款金额和时间节点。同时,要约定好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以保障卖方的权益。例如,如果买方未按照约定时间付款,应承担怎样的利息或违约金。 另外,合同中要对交付时间和交付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交付时间是指卖方将房屋交付给买方的具体日期。交付标准要包括房屋的现状,如是否通水通电、是否有相关配套设施等。如果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要约定好维修责任和赔偿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最后,要重视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违约责任是对双方履行合同的一种约束。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形式可以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违约金的数额要合理,既要考虑到违约方的承受能力,又要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要明确在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协商、仲裁还是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小产权房的买卖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为小产权房的交易可能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所以,在签订小产权房买卖合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谨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