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帮信罪取保候审的几率大吗


犯帮信罪取保候审的几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了解一下取保候审,它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说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不用被关在看守所等羁押场所,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但要保证随传随到,配合案件的处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从帮信罪自身特点来看,它情节相对一些严重犯罪较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能性增加。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上述刑诉法规定的几种情形,比如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那么取保候审的几率就比较大;要是身体有严重疾病无法自理、怀孕或处于哺乳期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等,也有较大机会被取保候审 。 然而,如果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取保候审几率会变小。比如案件情节恶劣,犯罪嫌疑人可能有再犯风险、有逃跑风险,像没有固定住所、有外逃前科等,司法机关可能就会认为取保候审会对社会产生危险,从而不批准取保候审 。 总之,犯帮信罪取保候审几率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相关概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取保候审:刑事诉讼中,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程度较轻的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