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会受到什么处罚?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是一种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对公司、股东以及整个证券市场造成不良影响。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可能面临的处罚情况。 行政处罚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如果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本法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者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若未如实披露,就属于信息披露违规,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上,如果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行为涉及犯罪,比如达到职务侵占罪或者挪用资金罪的标准,相关责任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从市场监管角度,证券交易所会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行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例如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这些措施会对上市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市场形象和股价。同时,中小股东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相关责任主体赔偿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