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关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活动。 从监督层面来看,其目的之一是监督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运行。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掌握着一定的经济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经济权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就像是一个“监督镜”,通过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查看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行使经济权力,有没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例如,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审计机关要对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程序、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从管理角度而言,它有助于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组织人事部门等可以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工作业绩和廉政情况等。这就好比给领导干部做了一次全面的“经济体检”,体检报告(审计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如果审计评价显示某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方面能力突出、业绩显著,那么在干部任用中就可能得到优先考虑;反之,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线索,起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作用。一旦发现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审计机关会将相关线索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处理,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从促进单位发展的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比如,审计发现单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就可以建议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从而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