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有哪些规定?


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是规范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等登记行为的一系列流程规定,它保障了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首先是设立登记。依据《个体工商户条例》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申请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申请人需要先准备一系列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申请书,里面要详细填写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息;申请人身份证明,用于证明申请人的身份;经营场所证明,证明个体工商户有合法的经营地点。此外,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还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申请人可以通过窗口提交、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经营场所所在地登记机关提交申请。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机关会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性内容进行核实的,会依法进行核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不符合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予以注册登记的,登记机关会在10日内发给营业执照。 然后是变更登记。当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比如经营者姓名和住所、组成形式、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发生变更,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申请书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提交的其他文件。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依法审查后,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符合变更条件的,换发营业执照。 最后是注销登记。个体工商户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申请注销登记,应当提交申请人签署的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申请书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正本及所有副本。登记机关审核通过后,会收缴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也就随之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