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别了解一下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像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都属于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原值,也叫固定资产原始成本、原始购置成本,它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在实际的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原值是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这个实际成本就是固定资产原值。比如企业购买一台机器设备,买价、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所有使该设备达到可使用状态的费用总和,就是这台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原值是一个静态的数值,它反映了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所花费的成本。而固定资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其价值会随着时间和使用情况发生变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通过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逐渐减少,但固定资产原值保持不变。 固定资产原值也是计算一些财务指标的基础。例如,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新率时,成新率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00%,其中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成新率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剩余价值。 此外,在企业进行资产清查、评估等活动时,固定资产原值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比固定资产原值和当前的市场价值、评估价值等,可以判断固定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总之,固定资产原值是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结果,它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折旧等因素导致其账面价值发生变化。固定资产原值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和评估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