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公式是什么?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指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一定方法确定的使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不同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方式和公式有所不同。 外购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其入账价值公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入账价值 = 购买价款 + 相关税费 + 运输费 + 装卸费 + 安装费 + 专业人员服务费。例如,企业购买一台设备,购买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等相关税费1万元,运输费2000元,装卸费1000元,安装费3000元,专业人员服务费5000元,那么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就是100000 + 10000 + 2000 + 1000 + 3000 + 5000 = 121000元。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这里的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由于自行建造过程较为复杂,没有一个固定的简单公式,但总体原则是将各项合理必要支出相加。比如企业自行建造一栋厂房,购买建筑材料花费5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20万元,工程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5万元,那么这栋厂房的入账价值大致就是50 + 20 + 5 = 75万元,但实际情况中可能还会有其他费用需要考虑和核算。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约定价值公允,那么入账价值就等于约定价值。比如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入的一台设备,投资合同约定该设备价值30万元,且这个价值是公允的,那么该设备入账价值就是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