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固定资产所得税计算主要涉及到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然后根据适用税率来确定最终的所得税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基础。在固定资产相关的计算中,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根据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以前年度允许弥补的亏损后得出的。这里说的各项扣除就包含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折旧是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一项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十一条又指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以直线法为例,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算出固定资产折旧额后,把它从企业的收入总额里扣除,得到应纳税所得额。然后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就得出了固定资产相关的所得税金额。一般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举个例子,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算年折旧额 =(100 - 5)÷ 10 = 9.5万元。假设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为200万元,各项扣除(除固定资产折旧外)为100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 = 200 - 100 - 9.5 = 90.5万元。如果该企业适用25%的税率,那么当年固定资产相关的所得税 = 90.5 × 25% = 22.62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