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后涉嫌诈骗自杀了还会追究什么责任吗?


在探讨被骗后涉嫌诈骗,自杀后是否还会追究责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 所谓“诈骗”,简单来说,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让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有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一个人被骗后涉嫌诈骗,这意味着其行为表面上符合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可能存在被他人欺骗、诱导等情况,导致其主观上并非具有完全的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何种责任,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当事人自杀,从法律程序上来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也就是说,从刑事程序上,不会再对自杀的当事人进行定罪量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就完全没有后续影响了。首先,如果当事人的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即便当事人自杀,被害人依然有权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其遗产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其次,虽然当事人自杀后不会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在诈骗案件中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司法机关依然会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追诉,根据他们各自在犯罪中的作用和情节,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在整个事件中,如果存在欺骗当事人,使其陷入诈骗行为的人,这些人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他们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同样会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综上所述,被骗后涉嫌诈骗自杀,刑事程序上不会再追究自杀者的刑事责任,但可能存在民事赔偿问题,同时其他相关责任人仍可能面临法律追究。在遇到此类复杂情况时,建议及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