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记有哪些类型和原则呢?
土地登记是指将土地的权属、用途、面积等信息记录在专门的簿册上,以确定土地的权利归属和状态。它对于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来了解土地登记的类型。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土地登记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土地总登记,这是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就好比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把所有土地的基本情况都记录下来。比如,当一个城市进行新的土地规划或者重新确定土地权属关系时,可能会开展土地总登记。
二是土地初始登记,它是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简单来说,就是当一块土地第一次确定权利归属时进行的登记。例如,新开发的一块土地,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进行的登记就是初始登记。
三是土地变更登记,当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发生变化,土地的用途、面积等内容发生变更时,就需要进行变更登记。比如,原来用于农业的土地改为工业用地,或者土地的面积因为重新测量有了变化,都要及时办理变更登记。
四是土地注销登记,当土地权利消灭时,要办理注销登记。像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土地被依法收回等情况,土地权利人就需要申请注销登记,以消除土地权利记录。
五 是土地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等。更正登记是对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进行更正;异议登记是利害关系人对土地登记簿记载的权利提出异议并记入登记簿;预告登记则是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接着说说土地登记的原则。土地登记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依法原则,土地登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申请,登记机构才会予以受理和登记。这是为了保证土地登记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比如,《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二是属地管辖原则,土地登记由土地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这样规定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查询,也有利于登记机构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实。例如,一块位于A市B区的土地,就应该由A市B区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登记。
三是申请原则,除了法律另有规定外,土地登记一般需要由当事人主动提出申请。这体现了当事人对自己土地权利的自主管理和处分。当事人要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如身份证明、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等。
四是审查原则,登记机构在受理登记申请后,要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看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实质审查则要核实土地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只有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才会予以登记。
总之,了解土地登记的类型和原则,对于土地权利人正确办理登记手续 、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进行土地登记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出现登记错误或者纠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多次盗窃超市东西一般会怎么判?
试用期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时,用人单位需提前几天通知员工?
2024年交通事故伤亡保险100万保险该如何赔偿?
村里兴办企业需要缴纳出让金吗,这样做合法吗?
酒驾处罚标准及规定是怎样的?
增值税申报了是否可以撤回?
侮辱罪公安机关是否有管辖权?
绿灯故意不走会扣分吗?
津贴补贴算奖金吗?
交通责任三七分该如何赔偿?
查名下有无营业执照在哪里查?
离婚女户口不在男方家是否可以买男方的自建房?
诈骗多少钱可以报案?
我在老 公老家,要怎么取消低保?
未成年人犯罪刑法处罚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非用工单位员工下班之后摔伤死亡赔偿金额是多少?
刑事拘留期间不准探望吗?
商家被商标权恶意投诉该怎么办?
中办国办印发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有哪些要点?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