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别人代持股份有哪些风险?


替别人代持股份,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名义上持有公司的股份,但实际上这些股份的真正所有者是别人。这种情况存在诸多风险。 首先是法律层面上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委托合同等相关规定,如果代持协议存在不规范或者无效的情况,那么代持双方的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比如代持协议没有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实际出资人(真正的股东)和名义股东(代持人)之间产生纠纷时,就很难判断双方的责任和权益归属。而且,如果实际出资人存在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名义股东可能会面临被公司债权人要求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其次是信用风险。如果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或者违法违规行为,名义股东的个人信用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公司因为债务问题被列入失信名单,名义股东可能也会被牵连,在个人贷款、高消费等方面受到限制。 再者是税务风险。在代持股份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股权的转让、分红等情况。根据我国税收法律法规,这些行为可能会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如果处理不当,名义股东可能会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例如,股权分红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申报纳税,就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最后是股权被处置的风险。名义股东虽然只是代持股份,但在法律上登记为股东,其名下的股份可能会因为名义股东自身的债务纠纷等原因被法院强制执行。这就可能导致实际出资人的股权受到损害。 综上所述,替别人代持股份存在多种风险,在决定是否代持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风险,并签订详细、规范的代持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