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的婚后财产离婚怎么分割?协议离婚后起诉权有什么限制吗?


首先来说二婚婚后财产的分割问题。 二婚的婚后财产分割,要先区分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像夫或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原则上不需要分割。而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还有一些基本原则。男女平等原则,就是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分割权利和共同债务的偿还义务是平等的。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原则,意思是分割财产时要对未成年子女和女方适当照顾。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如果一方有重婚、通奸、虐待等行为,分割财产时要照顾无过错的一方。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只要双方关于财产分割的意愿真实、合法,不危害他人权益,就应当允许。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要考虑财产分割后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原则,不能分割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 再说说协议离婚后起诉权的限制问题。 一般情况下,协议离婚后如果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需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起诉讼 。另外,男方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不过女方在此期间提出离婚以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的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胎儿、婴儿的健康,维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关概念: 夫妻共同财产: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特殊情况除外)等财产。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的离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