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为精神病人办离婚登记是否应当被撤销?
我家里有个亲戚是精神病人,前段时间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我们都觉得这事儿不太对,精神病人在法律上可能没办法完全自主表达意愿。所以想问问,这种情况下民政局给办的离婚登记是不是应该撤销啊,有啥法律依据不?
展开


在探讨民政局为精神病人办理的离婚登记是否应被撤销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精神病人在法律上的相关概念。在法律里,精神病人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可能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而离婚登记这种涉及重大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行为,显然不是精神病人能够独立有效实施的。 再从离婚登记的条件来看,《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这意味着,如果民政局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当事人是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情况下,仍然为其办理了离婚登记,那么该离婚登记在程序上是不符合规定的。 当出现民政局为精神病人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况时,相关利害关系人(如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离婚登记。因为这种离婚登记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损害了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审查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时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是否存在过错。如果经审查发现民政局确实存在违规办理的情况,那么法院通常会判决撤销该离婚登记。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民政局为精神病人办理的离婚登记是应当被撤销的。这不仅是为了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也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婚姻登记制度的规范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