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抗诉与刑事抗诉的异同点有哪些?


民事抗诉和刑事抗诉都是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法律领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方面: 首先,抗诉的主体相同。在我国,抗诉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无论是民事抗诉还是刑事抗诉,都是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其次,目的部分相同。两者都旨在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实施。通过抗诉,人民检察院可以纠正错误的判决和裁定,确保法律的统一适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同点方面: 第一,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抗诉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该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定情形的,应当提出抗诉。而刑事抗诉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提出抗诉。 第二,抗诉的对象不同。民事抗诉的对象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而刑事抗诉的对象则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和裁定,包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以及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 第三,抗诉的程序不同。在民事抗诉中,一般是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提出抗诉。而刑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二审抗诉是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再审抗诉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四,抗诉的后果不同。民事抗诉成功后,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再审可能会改变原判决、裁定的结果,也可能维持原判。而刑事抗诉如果成功,可能会导致被告人的刑罚加重或者减轻,甚至可能宣告被告人无罪。 综上所述,民事抗诉和刑事抗诉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在适用法律、抗诉对象、程序和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异同点,有助于当事人在不同的法律场景中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行使抗诉权,保障司法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