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档次有哪六个档次表?


社保缴费档次是根据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确定的缴费标准划分。通常来说,社保主要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不同险种在不同缴费档次下的情况有所差异。 在养老保险方面,缴费档次往往对应着不同的缴费基数。一般最低档次可能是当地平均工资的60%,这也是为了让一些收入较低的人群也能够负担得起社保费用。例如,当地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么最低缴费档次的缴费基数就是5000×60% = 3000元。如果个人缴费比例是8%,那么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就是3000×8% = 240元。 比最低档次稍高一些的常见档次可能是平均工资的80%。按照上面的例子,缴费基数就是5000×80% = 4000元,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就是4000×8% = 320元。 平均工资的100%也是一个重要的缴费档次。此时缴费基数就是5000元,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就是5000×8% = 400元。 除了这几个档次外,还有150%、200%、300%等档次。以300%这个最高档次为例,缴费基数就是5000×300% = 15000元,每月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金额就是15000×8% = 1200元。 关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不同的缴费档次会影响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待遇。一般来说,缴费档次越高,缴费金额越多,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应越多。因为养老金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等因素相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基本的原则。 在医疗保险方面,虽然缴费档次的划分不像养老保险那么明显,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缴费标准对应不同的医疗保障待遇。有些地区可能会根据缴费金额的不同,在门诊报销比例、住院报销额度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社保缴费档次的设定是为了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让大家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