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会立案?
我朋友最近好像在卖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我很担心他会触犯法律。想知道具体什么样的情况会被立案,立案的相关标准是怎么界定的,不同情形又有什么不同规定。
展开


个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当销售的伪劣商品销售额达到人民币五万元及以上时,就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达到这个金额,说明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其次,对于伪劣商品尚未实际售出的情况,如果其货值金额达到了人民币十五万元及以上,同样需要立案。货值金额是指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出的金额,这是为了防止那些虽未实际销售,但有大规模制假意图和能力的行为逃避法律制裁。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当销售的伪劣商品销售额未达到人民币五万元,但是将已经售出的金额乘以三倍之后,再加上尚未售出的伪劣商品价值,总计超过人民币十五万元的,也应当立案。 相关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该条规定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的立案标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