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产品构成诈骗罪的情况下,具体会判几年?


销售假冒产品构成诈骗罪的判刑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销售金额、诈骗数额以及相关犯罪情节来综合判断,涉及到两个罪名相关法律规定的适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销售假冒产品的行为涉及《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具体量刑情况如下: -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诈骗行为涉及《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其量刑情况如下: -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千元以上),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销售假冒产品的行为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诈骗罪,通常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罚。例如,销售假冒产品金额达到十万元,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同时诈骗金额达到五万元,构成诈骗罪,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那么最终的刑罚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在两罪刑罚的基础上按照数罪并罚原则确定。 另外,对于诈骗未遂的情况,即使诈骗未遂,也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涉嫌犯了诈骗罪。只要是实施了诈骗行为,不管是既遂、未遂,都构成诈骗。未遂是已构成犯罪的一种形态,是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一切犯罪行为都要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等追究刑事责任;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标准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