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刑事拘留该怎么办?
如果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刑事拘留,不要惊慌,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应对方法和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要明白,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不是最终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特殊情形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公安机关还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对被拘留人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如果公安机关觉得需要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应当在三天内向检察院申请,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天。检察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家属可以根据拘留通知书了解犯罪人涉嫌的罪名、被关押的地点、办案负责人所在单位和办案人的名字等信息。同时,建议第一时间找律师介入,这非常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因为依据现有法律,家属或朋友在这期间不能会见犯罪嫌疑人,只有律师可以进入看守所会见。律师能了解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刑 讯逼供、是否被同监所的犯人欺负或虐待,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了解涉案罪名与案件相关情况,反馈家人朋友的挂念,代为取保候审、申诉或控告等。
另外,要知道因妨害公务被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只有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且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才会被判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特定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涉嫌妨害公务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多种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相关概念:
刑事拘留: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不被羁押,在家等待审判。
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的决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