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具体内容可将减免税划分为哪些类型?


减免税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给予鼓励、扶持或照顾的特殊规定,是世界各国及各个税种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优惠方式。按照具体内容,减免税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税基式减免:这是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来实现减免税。简单来说,计税依据就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金额。比如,在企业所得税中,允许企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假设企业正常的研发费用是100万元,按照加计扣除75%的规定,那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可以按照175万元来扣除。这就相当于缩小了企业的计税依据,从而减少了应纳税额。这种减免方式就属于税基式减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税率式减免:它是指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实现减免税。税率就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例如,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国家会给予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原本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是25%,而小型微利企业可能适用20%甚至更低的税率。这样,企业在相同的计税依据下,由于税率降低,应纳税额也就相应减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额式减免:这是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减免方式。也就是税务机关直接按照规定减少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金额。比如,对于一些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的企业,政府可能会直接给予一定金额的税收减免,以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或者对于某些特定的环保企业,给予一定数额的税额抵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这为税额式减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