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有哪些档次?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中,应纳税所得额都有不同的档次划分。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我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具体档次如下: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这意味着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适用的税率也会相应提高。 对于经营所得,同样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超过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在企业所得税中,虽然一般企业的基本税率为25%,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为了支持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减轻其税收负担。 总之,了解应纳税所得额的档次划分对于准确计算纳税金额非常重要。不同的所得类型对应不同的档次和税率,纳税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