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题及答案是怎样的?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或个人需要缴纳多少税的重要依据,它指的是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简单来说,就是算出你有多少收入是需要交税的。 对于企业而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表示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举个例子,假如一家企业在一年里的收入总额是1000万元,其中有100万元属于不征税收入,50万元是免税收入,各项扣除(比如成本、费用等)为300万元,以前年度亏损200万元。那么这家企业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0 - 100 - 50 - 300 - 200 = 350万元。 对于个人来说,以综合所得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比如小李一年的工资收入是15万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2万元,有一个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可享受每月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一年1.2万元。那么小李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5 - 6 - 2 - 1.2 = 5.8万元。 我们再来看一些常见的计算题及答案。题1:某企业全年收入总额为800万元,不征税收入50万元,免税收入30万元,各项扣除共计200万元,无以前年度亏损,求应纳税所得额。答案:应纳税所得额 = 800 - 50 - 30 - 200 = 520万元。题2:小张全年工资收入20万元,三险一金扣除3万元,有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每年2.4万元,求应纳税所得额。答案:应纳税所得额 = 20 - 6 - 3 - 2.4 = 8.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