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税额的关键依据,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它是如何计算税的。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各项扣除后的余额。简单来说,就是你真正需要为其纳税的那部分收入。 对于不同的纳税主体,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式因所得项目而异。以综合所得为例,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额 - 6万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这里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则涵盖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例如,小李全年综合所得收入为20万元,专项扣除为3万元,专项附加扣除为2万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 = 20万 - 6万 - 3万 - 2万 = 9万元。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查找对应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出应纳税额。 ###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其中,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等;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 比如,某企业全年收入总额为500万元,不征税收入为50万元,免税收入为30万元,各项扣除共计350万元,以前年度亏损为20万元。则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 500万 - 50万 - 30万 - 350万 - 20万 = 50万元。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应纳税额 = 50万 × 25% = 12.5万元。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这些法律详细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税率、扣除项目等内容,是我们计算税额的重要依据。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建议你仔细研读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