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它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涵盖了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以及执法监督等多方面内容。在车辆和驾驶人方面,明确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对驾驶证的申领、审验等都有详细规定。 道路通行规定是该法的重要部分,它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在不同道路条件下的通行规则做了细致说明。例如,机动车应当在规定车道内行驶,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对于交通事故处理,该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执法监督部分强调了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行政执法活动,应当接受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以及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如果交通警察有违法行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我们的道路交通活动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规范和准则,无论是驾驶人、行人还是交通管理部门,都应当严格遵守,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