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指的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把赝品古董当成真品购买,这就属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购买者有权请求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瑕疵,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消费者就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中介隐瞒 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与买方签订合同,而卖方知道该情况却未告知,买方就可以撤销合同。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以伤害对方家人相威胁,迫使对方签订合同,受胁迫方可以请求撤销。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在对方急需用钱时,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对方的贵重物品,这种合同就可能因显失公平被撤销。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公公抓住儿媳偷情,婆婆能报警吗?
离婚时,共同还贷的房子该如何分割?
民事诉讼律师费用由谁承担?
欠款多少会被法院冻结银行卡?
租赁村集体商铺需要缴纳房产税吗?
对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从 事生产的该如何处理?
医保线上分解及缴费是什么意思?
代扣代缴员工个税的分录怎么做?
在村里开个小卖部是否需要营业执照?
拘留期限从哪天开始计算?
劳动争议在法院诉讼开庭是怎样的?
服务费发票单位数量该怎么填?
在手机上聚众赌博群主会被判刑吗
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只起诉一方该如何处理?
试用期辞退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女性被判赌博罪会怎么判?
新三板挂牌中主办券商办理股份公司股票挂牌进度计划表有范本吗?
缓刑期间能否成立累犯?
收购要约期间可以进行重组吗?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