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脸识别认证是怎样的?
我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听说现在有个人脸识别认证。我不太清楚这个认证是咋回事,要怎么操作,不认证会有啥影响,也不知道具体的认证时间和要求,所以想问问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展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脸识别认证是指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来确认参保人员身份及生存状况的一种认证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冒领养老金等欺诈行为,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确保养老金能够准确地发放到真正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手中。 从法律层面来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人脸识别认证就是为了落实这一法律要求,杜绝此类欺诈行为的发生。 关于认证的流程,一般来说,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当地社保部门指定的手机APP进行操作。在APP上,按照系统提示,完成面部识别动作,如眨眼、张嘴等,系统会自动采集面部图像,并与数据库中的照片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就完成了认证。有些地区还提供线下认证服务,参保人员可以前往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完成认证。 对于认证时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有些地区要求每年认证一次,有些地区则是每半年认证一次。参保人员需要留意当地社保部门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认证。如果未能按时完成认证,社保部门可能会暂停发放养老金,直到参保人员完成认证为止。但只要后续及时完成认证,之前暂停发放的养老金会予以补发。 此外,对于一些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人脸识别认证的参保人员,如患有严重面部疾病、残疾等,社保部门通常会提供其他认证方式,如上门认证、委托认证等,以确保每一位参保人员都能顺利完成认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