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设定价值是什么?
我不太理解法律中为什么要设定排除犯罪性行为,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司法实践有什么作用呢?我想知道设定这个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普通人的权益和司法公平正义有什么影响,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排除犯罪性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一些看似符合犯罪的外在表现,但实际上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法律并不将其认定为犯罪的行为。比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都属于排除犯罪性行为。 这种设定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它赋予了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以正当防卫为例,当公民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就为公民在遭受侵害时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救济途径,让公民敢于在面对不法侵害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维护社会秩序的层面来说,排除犯罪性行为有助于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当公民知道自己在合理范围内的防卫或避险行为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就会更有勇气去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从而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例如,在面对抢劫、杀人等暴力犯罪时,公民的正当防卫行为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的治安秩序起到了积极的维护作用。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排除犯罪性行为的设定有助于准确认定犯罪,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在司法过程中,准确区分犯罪行为和排除犯罪性行为,能够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体现司法的公平正义。只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符合排除犯罪性行为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认定,才能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