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的执行办法是什么


如果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在获得生效法律文书后,对方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常见的执行办法如下: 首先是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 ,也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但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简单来说,法院能去银行等金融机构查看被执行人有多少钱,必要时把钱冻结住,或者直接划到债权人这边来抵债。 其次是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比如被执行人的工资、租金收益等,法院有权扣留或提取一部分用来偿还欠款。这就保证了即便被执行人没有存款,但只要有收入,债权人的权益也有机会得到保障。 再者是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如果被执行人有房屋、车辆、贵重物品等财产,法院可以依法查封、扣押,然后通过拍卖、变卖这些财产来获得价款偿还债务。 另外,若被执行人隐匿财产,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这能防止被执行人通过藏起来财产来逃避债务。 还有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要是法律文书明确规定了被执行人要交付特定的财物或票证,法院可以强制其交付。 最后是强制迁出房屋或土地。在一些涉及房屋、土地纠纷的债务案件中,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法院可以责令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 相关概念: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扣押:是指人民法院把被执行人的财产运到另外的场所加以扣留,不准被执行人对该财产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执行措施。 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被执行人账户上的存款,按照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 变价:是指将查封、扣押的财产,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转换为金钱形态,以便用于清偿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