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继承的财产包括哪些?


在法律领域,继承是指在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律规定或者遗嘱指定,将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而可继承的财产,就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下面来详细说说可继承财产的范围: 首先是公民的收入。这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也包括利息、股息等财产性收入。比如,被继承人每月的工资收入,以及存在银行里的存款所产生的利息,这些都属于可继承的财产。 其次是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是重要的不动产,无论是商品房、自建房还是农村的宅基地房屋(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但地上房屋可继承),只要是被继承人合法拥有的,都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储蓄就是被继承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生活用品则涵盖了家具、家电、衣物等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 再者是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如果被继承人在农村有自己种植的树木,或者饲养的牲畜、家禽等,这些都属于可继承的财产范畴。 然后是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被继承人生前收藏的文物,以及购买的图书资料等,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不过,如果文物属于国家禁止流通的物品,可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另外,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一些情况下,被继承人可能拥有用于生产经营的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料,这些也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 最后是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比如,被继承人是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在其去世后所产生的稿费收入,继承人是可以继承的;如果被继承人拥有某项专利,专利的许可使用费等财产权利也可以由继承人继承。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例如,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如肖像权、名誉权等,是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同时,一些具有特定人身属性的财产,如残疾赔偿金、抚恤金等,通常也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总之,在处理继承问题时,要准确判断财产的性质和归属,确保继承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