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四必公安接警范围是什么?


“四有四必”是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四有”通常指的是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四必”是处警必勘、勘查必录、录后必比、比中必查。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有警必接:这是指只要有群众报警,公安机关必须立即受理。依据《110接处警工作规则》,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后,根据警情调派警力进行处置。对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的紧急案(事)件,应当在派警处置的同时,立即向分管负责人报告,并向业务主管部门通报。简单来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群众报警,警察都得管。 有难必帮: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公安机关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群众迷路、遇到突发疾病等情况,警察会伸出援手。虽然这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法条,但《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这为有难必帮提供了法律依据。 有险必救:面对各类危险情况,如火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爆炸等事故灾难,公安机关要积极参与救援。《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调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设施、工具等。公安机关作为应急处置的重要力量,必然要履行有险必救的职责。 有求必应:对于群众合理的求助要求,公安机关要给予回应和解决。比如群众寻找走失的亲人等,警察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处警必勘:民警到达现场后,必须对现场进行勘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人员应当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勘查。这有助于固定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勘查必录:在勘查过程中,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拍照、录像、制作笔录等。这是为了保证勘查过程和结果的可追溯性。 录后必比:将勘查获取的信息,如指纹、DNA等,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线索,提高破案效率。 比中必查:一旦比对有结果,必须对线索进行调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