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正当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有哪些?
我之前和别人有一些纠纷,想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又怕用错方法成了不正当维权。想知道在法律上,公民不正当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都包括啥,具体是怎么界定的,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避免犯错。
展开


公民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当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进行。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方式,不仅无法有效维护权益,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谓不正当维护自身权利的行为,指的是公民在维护权利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道德准则或者公序良俗,给他人、社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 从民事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如,有些人在和商家发生消费纠纷后,以威胁商家要恶意投诉、曝光虚假负面信息等方式,索要高额赔偿,远远超出了合理的损失范围,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不当维权。这种行为侵犯了商家的合法权益,商家有权要求不当维权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在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一些严重的不当维权行为进行了规制。例如,以维权为名,采取暴力、胁迫手段,强拿硬要公私财物,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又或者,为了维权而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此外,行政法律也对公民的维权行为进行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会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如果公民在维权时,采取堵门、拉横幅等方式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就可能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 总之,公民维护自身权利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