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引起借款利息的纠纷?
我最近涉及到一笔借款,对借款利息方面有点担心。想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有哪些情况会引发借款利息的纠纷呢?比如是不是利息约定不明确会有问题,还是利息过高也会出状况,希望了解清楚避免麻烦。
展开


在借贷活动里,有不少情况会引发借款利息纠纷。首先是利息约定不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借款时没有把利息说明白,之后就容易因为利息该给多少产生矛盾。 其次,利息过高也会引发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要是约定的利息超过了这个法定上限,借款人可能就不愿意按照过高的利息偿还,从而引发争议。 再者,利息支付方式不明确也可能导致纠纷。比如是按月支付、按季支付还是到期一次性支付等,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双方就可能在支付时间和方式上产生分歧。另外,复利计算问题也容易引发纠纷。复利就是利滚利,虽然法律并不完全禁止复利,但对复利的计算有一定限制。如果计算复利的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就可能引发双方的矛盾。最后,利息的提前扣除也会引发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如果出借人预先扣除了利息,借款人会认为自己实际拿到的钱少了,从而引发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