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野生动物构成什么罪?
贩卖野生动物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是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以及非法狩猎罪等。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这里所说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简单来说,这些野生动物因为数量稀少、面临濒危状况,所以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如果有人贩卖的是这类野生动物或者其制品,比如象牙、犀牛角等,就会触犯此罪。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非法狩猎罪。如果贩卖的野生动物不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但狩猎行为违反了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也构成犯罪。不过这种情况一般是先有非法狩猎行为,然后进行贩卖。这里的禁猎区,是指国家划定一定范围,禁止在其中进行狩猎活动的地区;禁猎期,是指根据野生动物的繁殖和皮毛、肉食、药材的成熟季节,分别规定的禁止狩猎的期间;禁用的工具、方法,是指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危害人畜安全的工具、方法,如地弓、毒药等。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另外,即使贩卖的野生动物不属于受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也不构成非法狩猎罪,但如果其来源不合法,也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比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总之,贩卖野生动物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遵守法律规定,不要参与此类活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