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属于什么罪?


在法律范畴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不一定会直接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的侵权行为和造成的后果来判断属于何种违法情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当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情节较为轻微,未达到犯罪程度时,通常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民事侵权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违反法定义务,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损坏了他人的财物,或者在网络上发布了对他人名誉有损害的言论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民事侵权,主要的承担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其次,当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时,就会构成犯罪。常见的涉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犯罪类型有很多。例如,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方面,如果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以上程度,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再如,侵犯他人财产权利方面,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另外,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领域,如果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等,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对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等做了详细规定。 综上所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性质和罪名的认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