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请求高于判决会怎样?


在法律诉讼中,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决的具体主张。而判决则是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案件作出的最终处理决定。当诉讼请求高于判决时,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首先,从法律原理上来说,法院作出判决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然后按照相应的法律条文来确定赔偿金额或者其他处理结果。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过高,超出了法律规定应当支持的范围,法院就不会全部支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意味着法院的判决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并且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作出。例如在侵权赔偿案件中,赔偿金额通常要根据实际损失来确定。如果当事人主张的赔偿金额远远高于实际损失,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法院是不会支持过高部分的请求的。 其次,诉讼请求高于判决可能会带来一些后果。一方面,对于过高部分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只有部分得到支持,那么对于未得到支持的那部分诉讼请求所对应的诉讼费用,可能就需要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另一方面,虽然诉讼请求高于判决本身不会对当事人造成其他实质性的不利影响,但如果当事人故意提出过高的诉讼请求,可能会给人一种不诚信的印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滥用诉讼权利。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是基于对法律和事实的合理理解提出的诉讼请求,即使高于判决,也不会被认定为滥用权利。 总之,当事人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应当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合理确定请求的数额,避免提出过高的、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请求,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