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看到了民事法律事实这个词,但不太理解它的意思。我想知道在法律里,民事法律事实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它有什么作用呢?能结合实际例子给我讲讲最好了。
展开


民事法律事实指的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这听起来有点抽象,简单来说,就是生活里发生的一些事儿,这些事儿能够让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出现变化。比如签订合同,这个行为就会让签订合同的双方之间产生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就是一个民事法律事实。 根据其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客观现象,它的发生不受当事人的控制。比如人的出生和死亡,人的出生会引起抚养关系、户籍登记等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人的死亡则会导致继承关系的发生、婚姻关系的消灭等。再比如自然灾害,地震导致房屋倒塌,可能会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产生。 行为是指受当事人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行为又可以细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像依法签订合同、设立遗嘱等。以签订买卖合同为例,双方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签订合同后,就形成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买方有付款的义务和取得货物的权利,卖方有交付货物的义务和收取货款的权利。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比如侵权行为,一个人故意损坏他人的财物,这就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会产生赔偿损失等民事法律后果。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没有直接对民事法律事实进行定义,但整部法典的规定都是围绕着各种民事法律事实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展开的。比如合同编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物权编规定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情况,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民事法律事实而制定的规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