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是什么意思?
我在了解社保相关知识时,经常看到视同缴费年限这个词,但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实际缴费年限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年限对我以后领取养老金之类的有什么影响吗?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展开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之前,个人在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作时间内,虽然没有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但按照规定被认定为已经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年限。 简单来说,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还没有推行社保缴费制度,但人们已经在工作了,这些工作时间就可以被当作是已经交了社保费的时间。举个例子,老张在1980 - 1990年在国有企业工作,当时还没有社保缴费制度,后来实行社保制度后,他这10年的工作时间就会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在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这就表明视同缴费年限在养老金待遇计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视同缴费年限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养老金待遇计算上,它和实际缴费年限一起,共同影响着养老金的数额。一般来说,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就越高。同时,在计算医保的缴费年限时,视同缴费年限也同样被认可。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医保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规定标准的,就可以享受退休人员的医保待遇。所以,视同缴费年限对于保障个人的社会保障权益是非常关键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