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指什么?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看到有提到形式意义的民法,但不太理解它具体是什么。我想知道从法律角度来讲,形式意义的民法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和其他相关概念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展开 view-more
  • #形式民法
  • #民法概念
  • #民法典
  • #民事法律
  • #法律解释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形式意义的民法,通俗来讲,就是以“民法”命名的专门性法典。它是经过系统编纂,具有完整体系的法律文件,集中规定了民事方面的各种规则。 从法律依据来看,我国《民法典》就是典型的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对民事活动中的各项基本制度,如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与实质意义的民法相区别,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还包括其他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比如一些特别法中关于民事关系的规定,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民事关系的规定等,都属于实质意义民法的范畴,但不属于形式意义的民法。 形式意义的民法具有体系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它为民事活动提供了明确、统一的行为准则。人们在进行民事交往,如签订合同、设立公司、处理婚姻家庭事务等活动时,可以依据《民法典》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它也为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利于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